“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近日,我院三名学生在公共基础课教学部陈威俊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湖州师范学院,征战《中国诗词大会》浙江赛区初选.
我院两名学子顺利闯进复赛,将于10月12日接受来自央视专家小组的面试挑战。他们分别是来自信控分院18软件技术2班的蒋伟强和经外分院18电商2班的应琼怡。面试现场主要进行选手自我介绍以及现场比拼"飞花令"。
比赛现场,我院选手们发现竞争对手们既有七八岁的孩童,也有不少名牌大学生,年龄知识层次不一。但他们深知,无需过多关注其它选手,而只要发挥自己应有的诗词水平便算是胜利。在进考场前的最后一刻,他们仍旧拿着诗词资料苦读,做着最后的冲刺。
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展现广厦诗词文化的机会,人文美育教研室主任李晓芳老师在得知参赛通知的第一时间,便紧锣密鼓地在院内诗词爱好者中积极选拔种子选手。经过层层选拔,所谓好马需伯乐,这三位选手才最终脱颖而出。
确定参赛人选后,诗词培训由陈玲玲、汪全玉等全体人文美育教研室老师共同指导,这些天为了帮助学生备考,不少老师都暂时缓置了手边工作,每天沉浸在寻章摘句之中。用陈玲玲老师的话来说,便是“累并快乐着”。
谈到此次参赛题目,来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虞端方略显兴奋而滔滔不绝:“考试类型是在十个字之间,拼出一句五言律诗,或者在20字之间,拼出一对诗句。其中最难的就是,给你一对诗句,让你对出上联。在考试过程中,有时会感到新鲜有趣,有时又会觉得有点难度。”据官方报道,初赛笔试卷中设计了九宫格、十二宫格、接句题、选择题四种题型,分别考察了选手对诗词的储备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参加此次诗词大会的比赛,应琼怡说她又捡起了遗忘了许久的古诗词。“流传下来的古诗浩如烟海,我所了解的只是沧海一粟。在备赛参赛过程中,我看见了许多熟悉又陌生的诗句,还有许多从未见过的绝美诗句,是一次富含特殊意义的体验。”在平时生活中,她尤其热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爱诗人的那种悠然飘逸、不热衷于名利的心态。
蒋伟强从小就和诗词结下不解之缘,尤其喜欢岳飞的《满江红》以及苏轼,之前还有幸参加了台州市汉字听写大会,可以说一直都与国学相伴。幸运挺过初赛后,他对未来的诗词之路更加笃定:“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次初赛,使我知道什么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临时抱佛脚终是落了下乘,只有一点一滴的长年累月的去学习,去体会这个诗词的魅力,体会诗词的韵味,你才会改变气质,走得更远。”
有意思的是,诗词文化本应是文艺专业学生更为熟稔,但本次院内选拔出来的三位选手皆来自理工科专业,足见院内近年来所大力提倡的人文美育教育,早已“润物细无声”。在此氛围熏陶下,我院人文类竞赛项目近年来一直捷报频传,最近我院亦有四名学子进入浙江省第七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省级决赛。
据悉,此次初选赛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一次在浙江省教育系统内进行大规模选拔,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广播电视台指导,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主办,湖州师范学院承办。共计有230余名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全省各地教育系统选拔出来的诗词能手同台竞技。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推的大型文化节目,也是全国第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自第一季开播以来,在涌现出了以殷怡航、武亦姝、雷海为、陈更这四季冠军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牛人之后,也迅速在全社会掀起了诗词文化热潮。
2019年9月16日至22日是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推普周的主题是:普通话诵七十华诞,规范字书爱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选拔活动,以中华诗词为载体,让人们在背诵诗词的同时,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