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学校在综合楼712会议室召开了教学督导工作例会,校级督导员、各教学单位督导代表、教务处负责人、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负责人以及质量控制与评估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质控办副主任杜海燕主持。
各教学单位督导代表围绕孙丽雅副校长10月督导例会讲话精神充分交流了本学期督导工作开展情况。各教学单位从孙丽雅副校长的“多、新、改”出发,在“以人为本,分类督导;创新形式,有效督导;统筹联动,协同督导”上入手,开展富有各个学院特色、亮点的教学督导工作。有的从全覆盖出发,对新引进的教师进行有所侧重的辅导、指导,开展备好一堂公开课,打磨好一个教学设计,分析好一次学情,做好一次课堂设计等活动;有的探索线上线下结合、同伴审议、案例研讨等多元化的教学督导方式,使督导更具针对性、启发性和有效性;有的完善督导机制,学院领导、督导、系主任分层分类督导,实行全过程督导、结果督导;有的以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大赛为载体来推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有的实行学院班子会议督导组长每月汇报制度;有的改变单方面与听课老师的互动局面,联合学院教学办、教研室展开多向、立体督导,发挥督导组和教学办、教研室的多重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和力量整合,营造严肃的教学氛围;有的实行年轻教师与教授协同上课,教授对年轻教师进行全程指导,督导管理组对年轻老师进行试讲督导。
校级督导代表刘颖林教授聚焦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现象,提出可以开办小范围的公开课,要求教师用8分钟的时间采用事例分析、故事引导、社会现实例证或跨学科的形式,来分析一个观点、讲清一个概念,或优秀教师参与其中,或几个教师用不同的方法独辟蹊径、独树一帜进行讲解,逼着老师多读书,多思考,去学讲课的艺术。孟建国教授认为构建完整的督导体系应从课程、专业、学院、学校出发,点线面结合,同时他认为课程标准是规范整个教学的文件,既然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督导,应该将课程标准的制订纳入督导范围。华国新副教授认为应当对公开课严格把关,事先告知公开课的特色和创新,改变目前公开课缺乏吸引力、任务观点的状况。同时加强各个学院与校级督导之间、各学院之间的统筹联动、协同督导。
质控办主任包靓靓在总结中指出这次督导例会是上一次会议的延续,都是围绕“切实发挥两级督导作用,切实做好学校教学质量保障”这个主题,那么要如何开展督导工作呢?他提出:第一要以条例为纲。修订后的督导工作条例,学校班子会议已经审议通过,该条例清晰界定了校院两级督导的职责和职权,明确两级督导对学校、学院的教学工作开展全面的监督和指导,可以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指导,对人才培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跟踪分析,提出建议。今后的工作要突出关键问题的,如专业建设中的短板问题很多,需要督导发挥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议。二是要以课堂为重。所有的教学工作集中体现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所有督导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课堂教学督导要有一定的量,在合理范围控制一定的量。他认为人才培养的很多短板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上发现,作为督导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发出督导的声音。三是要以效果为要。督导工作要更加注重效果,提出问题,更要解决问题。作为督导要更多地去研究问题,特别是政策、制度的研究和建议。加大力度,加强实证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他希望督导们在两年的任期中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