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都知道,艺术学院有个“张大师”,他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其为“大师”呢?其实,所谓的“张大师”就是艺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张伟孝。
以校为家的“大师”
自2007年进入广厦学院工作,张伟孝就和学院结下了不结之缘。
作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与教研室主任,他一直在探索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发展与改革,以专业的发展为己任,认真负责专业的各项教学常规及整个专业的教学安排,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修订每一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调研工作,落实各项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最近又在负责制订新专业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工作。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早到晚基本上一整天都在教学楼里。早上七点钟,装潢教研室里的灯基本上都亮了,“张大师”埋头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或写教案的身影;节假日也不例外,时常能看到“张大师”在教研室或批改学生作业,或钻研课题。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天不来办公室,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做好一样”。
“教”“研”结合的“大师”
说到“大师”的称谓,更多是来自教研方面的成绩。
首先,是“教”。他一直致力于高职学生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曾在学院、分院开设艺术授课示范与讲座。以学生为主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学习效果明显。艺术学院学生干部宋皖北评价:大一时候的书法篆刻,大二的CI课程到室内设计,很喜欢上“孝哥”的课,在他的课上总能学到一些除了课程以外的知识,他很善于把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同时张老师上课的声音还有魅力,洪亮而富有磁性,学生都评价张伟孝为博学老师,上课总能谈古论今,滔滔不绝。
其次,是“研”。2011年开始,带领装潢整个教学团队参与各种科研项目申报,先后立项课题68项,其中,他主持申报课题立项14项,发篇论文20余篇。
2014年主持申报的《明清时期东阳木雕装饰艺术研究》立项为浙江省哲学规划课题;2012年主持《东阳古民居的木雕装饰艺术研究》立项为浙江省社科联课题,申报的《东阳木雕技艺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延伸与拓展研究》立项为金华市社科联重点课题;2014年主持浙江省高职党建协会课题《地方人文精神背景下的高职学生价值观培养研究 ——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并顺利结题。
论文《刍议木雕装饰图案在东阳古民居中的寓意》获东阳市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论文《李渔陈设艺术理论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获金华市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论文《东阳古民居室内装饰研究》获金华市第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论文《东阳木雕技艺在现代建筑装饰中的延伸与拓展研究》获金华市第二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
2014年,张伟孝获全国微课设计比赛一等奖。
别人问起他课题申报经验,他总是谦虚的说:“所报课题能立项,运气好,我水平还不够”。
善于管理的“大师”
说到管理,张伟孝更是一把好手。在2012年以前一直担任“3+2”班级班主任工作,在此期间基本上每年度都被学院评为“优秀班主任”。2013年以来虽然没担任具体班级班主任,但是无论哪一个班级有事情,他都会与班主任一起积极去处理,师生戏称他为装潢班各班的副班主任。就如2014届装潢3班,刚开始该班学生干部队伍力量薄弱,班风较差,有些同学间关系紧张、矛盾激烈,为此他经常和该班班主任一起到班级做思想工作,找学生谈心,进行班团干部重整,从而缓解了各种问题,到最后,该班级成为年级中较为优秀的班级。
在做学生管理工作时,他对学生的管理一直注重松弛有度。装潢专业的同学们对他是“爱恨交织”。说到“恨”,他对学生“犯事”很严厉,如迟到早退是绝不允许的,若无特殊情况,谁也没有“免死金牌”。怨声载道之下,孝哥所教班的成绩却总名列前茅,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着实令人吃惊,每一届都培养出来一批优秀的设计师。说到“爱”,在上课时,他那诙谐的言语和上课风格,往往能使上课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他那靠幽默的话语来活跃气氛的能力,堪称一绝。
装潢专业的学生说:上课时孝哥幽默诙谐,下课之后,更是做了我们的心理辅导师,我们常常会向孝哥倾诉生活以及学习上的一些“挠心事”,那些不好和同学倾诉的,孝哥便像个烦恼收容所,一股脑的吸收之后,还能给予我们一些过来人的经验,让我们少走些许的弯路,在和孝哥的沟通中得以舒缓学习的压力与疲惫。
学生很尊重他,也很爱戴他,2007年来院,他深入学生一线,了解并关心学生平时的生活与学习,每一届毕业的装潢专业学生的名字他都还记得,现在校大二年级5个班的学生名字基本上都能叫得出来,正因他的种种对学生的付出,换来了显著的管理成效。
2014级装潢5班学生韦珠峰写道:孝哥似乎有很多技能,上得了一堂专业性很强的室内设计课程,也能写的一手漂亮的书法,每一次上课都学到很多,要是非要说从孝哥那里学到了点什么,我最想说的可能就是做人的态度了,无论是上午的课还是下午的课从不会影响到他上课的情绪,始终是娓娓不倦,因势利导。我从没有在课堂上看他指责过哪一个同学,在抛去老师和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外,我想他是我们的好朋友,一个亦师亦友的人。
这就是“张大师”,对于工作与管理始终娓娓不倦,在教学上总能推陈出新,谈笑风声。在工作过程中他也很好的诠释了自己的人生格言:要满足于现状,但要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