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建党90周年,学习党的光辉,追寻党的足迹,我院于临近暑期组织了入党积极分子以小组为代表的社会实践,这一活动。我组再三讨论确定了活动方案及目标。
实践方案:
牵手老党员,在组长陈谢鑫带领下走访东阳市老城区内的老党员,了解老党员生平,学习党员精神,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
团队成员:
建工学院大一入党积极分子第一小组,组长:陈谢鑫 组员:王宇腾 沈佳卫 郦海琳 张建 陈志 赵若贻
时间地点:
暑假第一周,老城区湖溪镇,多位老党员家
出发准备:
充分了解老党员的资料,准备好采访笔稿,相机和录音笔,策划好言辞,以礼貌待人。
采访中:
我组组员在湖溪镇村民的陪同下,走访该镇党龄最久,年龄亦是最长的一位老党员,并送上了鲜花。
当我们抵达湖溪镇老党员家中,老人正在看书,从房屋布置我们体会到简洁节俭,清贫地生活。老党员很是热情招呼我们坐下。老党员的生活在我们心中激起的是层层涟漪,而他的热情无疑更是暖到心底深处。
稍作闲聊后,老党员便为大家介绍了自己主要的社会经历。老人家姓杨,已经90岁高龄,参加过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些军事方面的知识和战场上的故事。在激烈的战场上,大家脑海中就没了“生命”二字。在一次战斗突袭成功后返回的途中,他们面对身后敌人逐渐增多的援军,临危不惧,依然有序行军。满耳是隆隆的炮弹爆炸的声音,然而他们心中始终秉承着“精忠报国”的精神,早已经生死置之度外。
而最后的结果是人民解放了,新中国解放了,老人的战友也留在了战场上,最后只剩他一个。。。。。。
为了战斗的胜利,我们的革命先辈再怎么残酷的考验都接受了,所以才会出现黄继光、董存瑞、狼牙山五战士等无数优秀革命先烈。所有的这些磨练也练就了他们老一辈那硬朗的身体,铸就了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怕牺牲的可贵精神。
一番语毕,杨老眼中已有点点泪痕,皱皱的脸上布满了沧桑。。。。。。我们也只能轻抚老人,安慰平复点他的心情。
短短一个多小时中,陈老再三言语,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自觉坚持学习、宣传和践行党的章程,奉献社会,这是老人以实际行动做出的回答,也应该是每一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应该选择的答案。
采访尾声
临走时,大伙向杨老提出了合影的请求,当固定好相机时候,谢老喊了声“等等”。我们疑惑的看着他,只见他缓缓从架子上拿下了那枚党徽,郑重得别在了自己的胸口后,轻声的说了句,“我是一位党员”。刹那间,我们的灵魂被震撼了,似乎明白了,什么才是党的伟大精神。 离开时候,杨老倚在门口,依依惜别。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争先恐后对他郑重得承诺道,“我们会来看您!”
通过此次采访,我们全组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所在,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伟大精神和一贯优良作风。更明白要想学习党的知识,就要学会奉献,学会实现自身价值。
团队总结
尽管这次是短暂的采访,但让我们在最深刻、最高度的层次上去领会和感受其间的要旨及内涵,收获和启示是巨大的,令我在对党的理解和党性修养上得到了又一次升华。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个有志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当代青年,必须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加强个人修养。还有就像杨老强调的,吃苦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更应该到井岗山、延安等红色故地去习共产党的精神。
采访后续
社会实践并未到此结束,我们了解了老党员的生平,谨记了老党员的教诲,更贴近了我们敬爱的党,当然还得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的决心。
采访后三日,我们一行六人在组长陈谢鑫带领下再一次来到陈老家中。这次我们还带了旧毛巾,扫把和其他工具,没错,我们是来帮杨老打扫和整理屋子的。杨老一个人的生活,屋中的情形一直在我们心中无法抹去。
里里外外,我们认认真真的擦过每一件家具,扫过每一个角落,抚过每一张照片。。。。。。我们只是希望做的能使老人的心温暖些许,当然更是为了表现我们敬爱老党员,一心向党的动力!
最后看着改革换面后的屋子,我们心里是沉甸甸。杨老抓着我们的手激动的不成言语,他反反复复了好几遍:“谢谢,谢谢你们!你们是党的好孩子!你们一定可以学到党的真谛!”我们也只有声声回应:“我们应当谢您!谢谢您的厚望与支持!”
最后在老人送别的余光中,我们信心满满,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杨老期待,我们绝对不会半途而废。当然我们也一定会再来,再来看望我们敬爱的老党员!
实践感悟
牵手老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们很多的感触,明白了很多,也深深的感到,作为新时期的先进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在生活里克勤克俭,严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恳恳,不断增强贯彻党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在学习上,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的精神,不断增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政治理论修养。我们明白只要沿着老一辈的轨迹行走,一定可以收获党的光辉。
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举起拳头,站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誓,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人生更有价值!